該【淺析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觀念 】是由【Bonnacon】上傳分享,文檔一共【4】頁,該文檔可以免費在線閱讀,需要了解更多關于【淺析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觀念 】的內容,可以使用淘豆網的站內搜索功能,選擇自己適合的文檔,以下文字是截取該文章內的部分文字,如需要獲得完整電子版,請下載此文檔到您的設備,方便您編輯和打印。淺析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觀念
AnalysisoftheaestheticconceptofChinesetraditionalfurniture
傳媒藝術學院高楊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傳統家具的歷史回顧,了解各時期家具發展演變的社會背景與形成其風格特征的審美觀念,從而把握家具發展變化的內涵和規律,對于啟迪和擴展當代中式家具創新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家具,傳統家具,審美觀念
Abstract:ThisessayreviewsthehistoryofChinesetraditionalfurniture,,tograspitsmeaningandpatternsofdevelopmentandchangeswhichhas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enlightenmentandexpansioncontemporaryChinaFurnitureDesign.
Keywords:furniture,traditionalfurniture,aestheticconcept
家具的歷史與人類發展史同步,從人類第一次使用工具開始家具就產生了。舊石器時代,人們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進入農業社會,人們學會了用木材制作工具與制陶。隨著房屋的建造,出現了榫卯結構和企口木板。新石器時代,出現飾有彩繪圖案的木制家具。從遙遠的原始時代到信息社會的今天,家具已演變成與人類生活環境、生活狀態密不可分的文化體系。
中國傳統家具歷史悠久,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家具工藝與藝術的輝煌成就。它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席地而坐的矮型家具時期,高矮型家具并存的演變時期及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時期。
史前至秦漢時期,人們席地而坐,家具均較低矮?!跋笔钱敃r社會的重要家具之一。商朝家具造型渾厚規整、多直線,具有神秘莊重之感。家具使用功能主要為祭器,如俎和禁,材料以青銅為主。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逐步瓦解、封建社會逐步建立的階段。家具開始脫離商周時“禮”的束縛,轉而貼近生活。青銅家具發展到達高峰,出現了繼“席”之后的主要臥具“床”。
秦漢是矮型家具的鼎盛時期。家具造型美觀,質地優良,出現了玉制、竹制及陶制家具,且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組合形式的系列家具。從畫像與文獻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家具陳設基本上是席、床、塌、幾、案的組合格局。床是秦漢時必備的家具,是室內陳設的中心。漢代漆工藝繁榮,家具裝飾以彩繪為主,漆木家具占據主導地位。東漢時,傳入的胡床是后來“馬扎”的前身,為高型家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至五代,政局動蕩,人心不安,佛教傳入中國,同時帶來人們起居方式的變化。少數上層統治階級和僧侶們垂足而坐,但多數百姓仍席地而坐。家具的種類、造型及工藝有較大的發展。
隋唐是我國高低型家具并行發展期,其間人們的起居習慣呈現席地跪坐、伸足平坐、側身斜坐、盤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時并存的景象,高型家具日趨流行,席地坐與垂足坐兩種起居方式并存。唐代家具體量較大,雍容華貴,壺門結構應用廣泛,并已向成套化發展。
宋代是明清家具高峰期前的序曲。家具主要特點是在加工手法上的突破和形象上的改進。家具開始使用線腳和束腰的新做法,制造上吸取了建筑的大木作工藝,品貌單純質樸。家具裝飾沿用壺門式樣,牙板既是裝飾構件又具穩固結構的作用。形體尺度考慮到人垂足而做的比例光系,家具結構嚴謹。廳堂陳設形成一定格局,一般采用對稱式,屏風前面正中設椅子,兩側各有四椅相對,后在屏風前置圓登,供賓主對坐。元代家具出現了羅鍋棖和霸王棖兩種新家具部件。
明代進入了中國傳統家具的黃金時代,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造型優雅線條柔美,用材講究,比例勻稱尺度適宜,結構科學合理與裝飾渾然一體。合理的結構增強了家具的剛勁和美觀,榫卯接合和框架結構相互依存、協調統一,共同構成明式家具的藝術形象。用材講究為精細嚴謹的做工創造了條件,木材自身的色澤花紋又增添了自然美的情趣。明式家具的制造技術和方法上,產生了含蓄高雅、玲瓏剔透的蠟飾工藝。家具形體上線型的粗細、剛柔、虛實、凹凸、收放等不同的變化,使家具表面起伏錯落,生動而有韻律。
在特定歷史條件和特殊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明式家具,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參與,家具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文化精神領域,表現出卓越的成就和藝術特色。王世襄先生曾用“品”來評價明式家具的特點,得十六品,曰:“簡煉、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濃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工藝美術家田自秉教授用“簡、厚、精、雅”四個字來概括明式家具的藝術特色。簡,是指它的造型洗簡,比例適宜,簡潔利落。厚,是指它形象渾厚,具莊嚴質樸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巧,曲直轉折,嚴謹準確。雅,是指它風格典雅,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F代學者楊耀先生說:“明式家具有很明顯的特征,一點是由結構而成立的式樣,一點是因配合肢體而演出的權衡。從這兩點著眼,雖然它們的種類千變萬化,而歸綜起來,它始終維持著不太動搖的格調,那就是簡潔、合度。但在簡潔的形態之中,具有雅的韻味,表現在外形輪廓的舒暢與忠實,各部線條的雄勁而流利,加上它顧全到人體形態的環境,為使處處得到適用的功能,而做成隨宜的比例和曲度”。上面這些精辟的論述對明式家具神態、裝飾、構件、結構做出了中肯的評價。
清代,初期的家具風格繼承了明式家具的特點,因此學者王世襄先生將明式家具定義為明朝到清朝初期康熙、乾隆年間。乾隆后期,由于統治階級的奢華生活與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家具風格由秀麗雅致的明式風格轉化為豪華繁瑣的清式風格。清式家具造型上講究渾厚莊重,用材尺寸大,體態豐碩,重裝飾、雕刻繁冗,家具追求富麗豪華的效果。另外,清式家具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按產地和風格不同主要分為“蘇作”、“廣作”和“京作”。
中國傳統家具受中國古代儒家、道家與禪宗文化的影響和熏陶,不論是在審美觀念還是表現形式上,都顯示出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民族文化與社會的意識形態。從神秘威嚴的商周青銅家具,到寫實精練的秦漢漆木家具;從豐滿華麗的大唐壺門結構,到典雅柔美的宋代框架結構;從簡練秀麗的明式風格,到繁瑣富麗的清朝家具這一恢宏的演變過程,與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密不可分。
自漢武帝“罷礎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學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正統,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儒家美學的核心思想若用兩個字來概括,即“中”與“和”?!安黄^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比寮摇吧兄小彼枷朐炀土烁挥兄泻颓轫嵉牡赖旅缹W原則,對傳統藝術的創作思想、審美觀念等方面有著明顯影響。如中國傳統建筑就強調秩序井然的中軸對稱布局,形成了以“中“為特色的傳統建筑美學性格。
“禮之用,和為貴”是儒家美學的又一出發點??鬃诱J為,審美和藝術在人們為達到“仁的精神境界而進行的主觀修養中能起到一種特殊的作用,審美、藝術和社會的政治風俗之間有著重要的內在聯系。為了使藝術在社會生活中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必須對藝術本身進行規范,藝術必須符合“仁”的要求,必須包含道德的內容?!笨梢?儒家美學強調審美中的道德問題,并將道德觀與審美結合在一起?!吨芤住分匾暼伺c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主張“萬物與吾一體”,“天人合一
”的觀念。中國傳統家具追求“天人和一”的宇宙觀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宋代和明式家具最具有代表性。宋代設計思想上尊崇自然和倡導秩序,簡潔、工整和規范美是宋代家具的主要風格。明代家具簡潔、俊秀,在文人的參與下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包括了古代文人對文化本體加以肯定和弘揚的期望。
儒家重“人文”,講“人倫”,“圣王之道”的思想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因此封建社會中皇權至上、等級森嚴分明、男尊女卑等觀念鮮明。體現在家具上則以材料、裝飾、造型等的不同來表現這種社會等級?!段骶╇s記》載:“漢制天子玉幾,冬則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幾?!蚪砸灾衲緸閹?冬則以細羈為橐以憑之,不得加綈錦?!笨梢娂揖呤褂蒙蠘O為森嚴的等級觀念。清代的太師椅即是明顯一例,它雖不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但在當時社會卻極為流行,因為其造型隱喻著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理想追求。太師椅的造型和選材不僅表達出了一種合乎儒學規范的倫理標準,而且將封建意識的秩序感反映的淋漓盡致。
道家之“道”是一個關系到中國傳統文化全貌的概念,它與正統的儒家文化構成一種互補的關系。按《老子》的理論,“道”為天地萬物的本體和本原,宇宙萬物的演變都是“道”的不斷運動變化的結果。道家美學為中國藝術提供了一種審美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虛靜”和“空靈”。在家具設計上突出地表現為對家具的虛實、空間感、體積感、重量感的認識,以及對造型和尺度的把握,家具和人的親和力的理解。例如明式椅靠背板的曲線,在功能上滿足了人體靠坐時的舒適感,在審美上,則與中國書法的“一波三折”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各種直、曲線的不同組合,線與面交接所產生的凹凸效果,既增加了家具形體的空間層次感,又豐富了線條在家具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力。
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萬物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它不僅對設計思維與審美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吸引了很多現代國外學者的目光。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與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少即是多”頗有相似之處。莊子提出的“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即——可以雕琢,但雕琢的目的是要看不出雕琢的痕跡,化有形于無形,以有形的裝飾達到無形的效果來營造某種意境——這與后現代主義所倡導的精神暗合。在空間的理論上,老子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毙蜗蠖稚鷦拥仃U述了空間的實體和虛空、存在與使用之間辯證而又統一的關系。而莊子的“人知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講的同樣是這個道理。
中國傳統家具蘊藏著道家的審美觀念,強調家具在意境上的渲染作用,善于用寫意的手法提取其他器物和建筑上的精華部分而加以簡練和濃縮,表現的是一種含蓄深刻著意于形的美。
禪宗是由于佛教文化東漸,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個中國佛教宗派。它不僅吸收了以往佛教諸派思想以及玄學思想之所長,而且還融合了中國文化中有關人生問題的思想精髓,從而與華夏民族注重現實生活的文化傳統構成水乳交融的整體,成為與儒、道并稱為傳統文化的三大成之一,它提倡通過個體的直覺體驗和沉思冥想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感性中通過悟境而達到精神上一種超脫與自由。
在禪宗看來,規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勝多,只有簡到極點,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與思考。家具設計上表現為利落、簡潔、質樸,沒有過多的繁復裝飾,讓空間的屬性更加明顯,一個虛性的空間,將可容納更多可能性。具有“禪味”的中式風格,以其簡法明快的線條及耐人尋味的內斂性,改寫一般對中式建筑、家具,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刻板印象。近幾年在古典與現代、中式與西式的各色家具中,富涵東方禪意風的家具異軍突起,家具本身不僅中西合璧,更提取了古典家具的雅致與現代家具的簡約,利落的線條、純凈的色彩配上東方意味的圖案,頗能營造寧靜舒適的空間氛圍。
正如培根所言“讀史使人明智”,通過對中國傳統家具的歷史回顧,了解各時期家具發展演變的社會背景與形成其風格特征的審美觀念,從而把握家具發展變化的內涵和規律,對于啟迪和擴展
當代中式家具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中國傳統家具設計思想深奧、豐富,是現代家具設計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
【參考文獻】.
[l]彭亮胡景初,家具設計與工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3]王鐵球,中西古典家具文化的比較[J].
[4]牟躍,家具與環境設計[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5]梁修坦,中國傳統文化構架下室內設計的符號學策略[J].
[6]胡德生,中國古代家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淺析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觀念 來自淘豆網www.mmt23.com轉載請標明出處.